作為全國最大的農業科技試驗區,海南南繁有著農業科研“加速器”、種業安全“避雷針”等稱譽。然而,由于育種規模的擴大和檢疫力量的薄弱,南繁正經歷著病蟲害頻發之困。
近日,農業部辦公廳下發的《關于開展海南南繁作物聯合檢疫檢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引起人們對南繁的好奇和關注。
一直以來,作為全國最大、最開放以及最具影響力的農業科技試驗區,南繁有著農業科研“加速器”、種業安全“避雷針”等稱譽。
然而,《通知》指出,近年來一些科研育種單位和種子生產經營企業在海南島開展農作物南繁過程中,私自帶入未經檢疫的種子,加大了檢疫性有害生物傳入海南島的風險,嚴重威脅南繁基地安全和農業生產安全。
對此,相關專家日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檢疫力量薄弱正在使昔日的種業基地變身“蟲窩”,當務之急是要完善檢疫機制,建設南繁核心保護區,并健全相應的配套機制,全國聯動保護種業安全。
蟲害暴發風險增大
“南繁對于我國種業發展以及糧食連年豐收功不可沒!敝袊こ淘涸菏恐煊鴱纳鲜兰o70年代起就在海南島育種。他告訴記者,在國內種子生產受災減產時,南繁可以補給種子缺口,保證生產育種需要。
資料顯示,50多年來,全國選育的農作物新品種中70%都經過南繁選育。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陳冠銘介紹說,每年來南繁進行育種試驗和種子繁育的科研生產單位達700多家,來自29個省市區。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南繁既是種子匯集地,也是危險的集散地和傳播地。
據了解,每年科研機構和種子企業到海南加代、繁種近千批次,數量高達10萬多公斤。而隨著南繁育種朝花卉等經濟作物擴展,病蟲害的感染風險也在加大。
2012年,?谑协偵絽^、美蘭區以及三亞、文昌、瓊海等地首次暴發大規模紅火蟻疫情,海南省18個市縣開展紅火蟻普查工作。截至去年年初,全省紅火蟻發生面積達6.07萬畝。
“田埂上到處是密密麻麻的紅火蟻尸體!毕肫甬敃r的情形,當地農民仍心有余悸。
“現在疫情已得到一定的控制!焙D鲜∧戏惫芾磙k公室相關負責人說,育種主體和種源的多源頭化增大了有害生物傳入海南,甚至引發病蟲害交叉感染的風險。
有專家進一步指出,海南病蟲害的暴發已比較頻繁和嚴重,南繁或已是名副其實的“蟲窩”。
檢疫靠“眼看手摸”
其實,南繁潛在的風險遠不止于此。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植物檢疫處一位不具名工作人員(以下簡稱“檢疫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繁育的種子一旦從海南島流出,有害生物將可能向全國各地大規模擴散,會給重要農產品生產帶來嚴重威脅。
近年來,南繁基地的面積以20%的增速迅速膨脹。據統計,每年調運出島的種子種苗多達5000多批次、約3000萬公斤。
上述工作人員表示,此時檢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皺z疫是防止有害生物傳播擴散的有力手段,在其產生危害前阻斷傳播渠道,進行銷毀!
然而,現狀卻是現有的植物檢疫能力很難滿足快速發展的南繁基地需求,育種單位不申報和無證調運(包括調入和調出)現象也很突出。
“檢疫主要還是靠傳統的眼看和手摸!蹦戏鞭k相關負責人說,人員、設備不足,檢測手段落后是檢疫執行不力的重要原因。
“很多育種單位也缺乏檢疫意識,沒有依照規定到當地部門進行登記備案!睓z疫處工作人員表示。
2012年,南繁制種面積超過20萬畝,但申報產地檢疫的僅有7萬~8萬畝,約占1/3。
“像我們這樣的科研機構和大的種業企業都還好,主要是一些中小公司和個人,其占比很大!敝煊f。
“今年海南省減免了檢疫費,依照目前估算,申報產地檢疫的單位可能會增加20%左右!蹦戏鞭k相關負責人表示。
聯動機制是關鍵
“南繁是一個傳播的節點!蹦戏鞭k相關負責人指出,如果抓住這個節點,會有效控制和管理有害生物的傳播和蔓延,而這需要檢疫部門間建立聯動機制。
《通知》指出,農業部組織有關。▍^、市)植物檢疫機構抽派持證檢疫人員,由海南省南繁植物檢疫機構統一編隊,加強南繁作物檢疫檢查。
而此前,南繁的植物檢疫主要以省為單位,力量相對分散。
有專家指出,農業部牽頭聯合檢疫,一方面可解決檢疫人員不足問題,另一方面可加強與各省份間的溝通!斑@是在試圖建立一種有效的機制,但要兩三年才能看到效果!
南繁辦相關負責人則透露,目前南繁辦正在針對《通知》制定具體方案,包括檢疫要分幾批以及如何安排省份之間的檢疫順序。
建設南繁育種科研核心保護區,也被視為加快南繁基地正規化建設的有效途徑!氨Wo區就是把面積相對較大、集中和穩定的區塊保護起來!痹撠撠熑苏f,南繁辦正在進行核心區劃定。
不過,他同時指出,國家要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和補償機制,不能只談保護,還要考慮如何保障經濟效益!澳戏笔且环N基礎性研究,對當地來講,只有地租和勞務收入,跟其他一般經濟作物比,收益很低!